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专访 > 正文

【新入职教师】学海泛舟,成就师表——访商学院教师李秀明

发布时间:2016-09-08   来源:大学生记者团   作者:李梓楠 潘君 苏美佳   编辑:耿凯

李秀明,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第四纪地质学博士毕业,主修第四纪地质学。现任教于澳门沙金在线平台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地质旅游与地质遗迹保护项目研究方面颇有成就。曾参与组织国内多个地质公园的申报工作,负责翻译了大量地质公园旅游文案以及相关解说系统的修订,为国内地质旅游行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脚踏实地,学海遨游

初见李秀明老师,笔者感受到的并不是印象中德高望重的学者形象,更多的是光环加身却谦虚慎行的品质,这着实让人感到亲切。李秀明是个踏实勤奋的人,正是他对于地质学的热爱和坚持支撑他一步步走到现在。他本科读的是广告学专业,但因为平时喜欢摄影和旅游,他逐渐对地质产生了兴趣。经过大学四年的努力,他终于成为中国地大的一名研究生。回忆起这段时光,李秀明微笑着说:“喜欢就不会辛苦。不论是荒芜的戈壁滩还是山清水秀的丘陵,都是我向往的风景。”

身为一名地质工作者,李秀明平时也十分喜欢跑步和徒步旅行。他说地质工作者不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也要有能够跋山涉水的身体素质。

虔诚为师,倾囊相授

作为中国地质大学第四纪地质学博士后,谈到从博士研究生到教师的身份转变,李秀明表示,因在读博期间帮导师代过课,所以并没有太多不适,只是专业课的侧重点有所改变。

读博期间的代课经历让李秀明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一定的了解与认知。他说,他愿将自己所知道的和所想到的专业内外的知识分享给学生,他将以亲身示范,让我们看到他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热情与素养。也或许因为这种职业虔诚,他的教学理念显得更加成熟。当问及对自己任教课程的看法时,李秀明侃侃而谈。他认为,知识的输出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缺一不可。在我国各大高校的办学模式与课程设置趋于同质化的背景下,最重要的就是办出特色,这样对学科的发展及学生的就业都有一定好处,都是个亮点。这也是他准备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的方向。

分享点滴,共同成长

刚刚结束自己学生时代的李秀明,谈到大学生应该如何度过大学生涯的时候也做了几点分享:

他认为,学生应该多运动。现在的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大学生们使用电脑的时间也越来越多,由此引发了颈椎、腰椎等问题。李老师建议同学们劳逸结合,在长时间用电脑或者伏案学习之外,要多一定量的运动,对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健康很有帮助。

另一点就是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在大学阶段,我们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多,在学好本专业课程的同时,多读一些专业以外的书,可以有效的锻炼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使自身的知识更加丰富。李老师尤其提到了英语的学习,他建议大学生们增加英文的阅读量,课余可以看一看美剧,练习英语的表达能力。

此外,要保持学习的热情。一个人对于某件事物的热情,是使他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某项工作的关键。学习也是这样,要尝试喜欢上自己的专业。也许现在学习的专业并不是自己当初喜欢的,但你一定会发现这个专业有着它自己独特的闪光点。保持学习的热情,会使学习效率有一个更大的提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