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专访 > 正文

【教师标兵】冯丽丽:求知求实,无畏艰难 教书育人,吐露芬芳

发布时间:2016-09-06   来源:宣传部新闻中心   作者:王苏欣   编辑:耿凯

冯丽丽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博士学位。会计学院教师会计学博士,副教授,硕士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会计理论、企业社会责任。中国注册会计师非执业会员,现任会计学院财务管理教研室主任。曾主编参编多部教材及著作,在多个学术期刊中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多项包括国家级在内的重要科研项目。2016年被澳门沙金在线平台推荐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

在教师节前夕,接到对我院教师标兵冯丽丽的采访任务,我们相约一早在会计学院教研办公室会面。初次见到冯丽丽,一头齐肩长发,干净整洁,言谈话语娓娓道来,有如邻家大姐姐一样温暖而亲切,不存在任何的生疏感,在她清澈明亮的眼睛中透着一股子坚毅。

作为会计学院一名青年骨干教师,她把自己那份勤奋刻苦、求学奋进的坚韧品格和踏实肯干、以身作则的精神品质,注入到我们的教师队伍当中。在诸多荣誉的背后,可以明显感受到她身上散发的一种不畏艰辛、求实上进、不服输的坚韧性格,一种豁达明德、乐于助人的优秀品德。

她,勤奋刻苦、勇于挑战

谈起自己的求学之路,冯丽丽似乎有比他人更多的感触与经历要与我分享,回忆起一段段苦涩与艰辛的成长故事,她眼中闪着不服输的激动泪光,使我备受鼓舞和感动。作为一名本科学理工的女生,冯丽丽大学毕业后下过车间、修过车床,在机器轰鸣的工作环境中,她下决心要通过继续深造来改变命运。在学长的引导与鼓励下,她勇敢地选择跨专业考研,一切从零开始,从最基本的会计理论学起,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倍的汗水来备战考试,期间的苦涩与迷茫恐怕只有自己才能深刻体会。功夫不负有心人,她考研成功,开启了全新的专业学习领域。

2005年硕士毕业后,冯丽丽来到澳门沙金在线平台会计学院任教,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年轻教师,她深受身边骨干教师的鼓舞与影响。她时常默默思考:如何继续发挥澳门沙金在线平台的优势学科,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她强烈地感受到了莫名的压力与考验,坚韧向上的性格再一次督促她要继续深造,考博则成为她迎接挑战,选择攀登的又一座高峰。

一边搞教学、一边搞科研,一边带孩子、一边复习考博,冯丽丽求学奋进不服输的那股子劲头,着实让我感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010年冯丽丽全脱产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攻读会计学博士学位,2013年顺利毕业后,放弃导师的推荐,再次选择回归澳门沙金在线平台,成为会计学院优秀教师团队的一员。

她,严谨求实、开拓创新

“教师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但要做到却不容易。”执教多年,冯丽丽仍对教师这个职业抱有一种敬畏感。在冯丽丽看来,无论教书搞科研,还是担任教研室主任服务同仁,在这个岗位上最重要的就是要“以身作则”,她总是要求自己身先士卒,做到最好,以此来影响他人。

在教学中,冯丽丽不仅是知识的讲授者,她更愿意成为学生的交流者,与她的学生们相融互动。她说:“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大程度取决于授课教师的个人魅力,包括其广博的知识。知识不能仅局限于书本,要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还需要深厚的积累,我还差得很远。”

2015年12月,在学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遴选中,冯丽丽被评选为“人气最旺导师”。谈到这里,冯丽丽深有感触地说:“如何让自己所带的学生顺利通过答辩,如期毕业,指导他们写出更优秀的毕业论文?我自己也进行了大量的思考,做了很多工作,比如从毕业论文的选题、框架的设计,我都帮助学生在兴趣与所学最精通的内容中找到合适的题材。在论文的独创性方面严格把关,带领学生大量收集资料,不断完善内容、严格格式规范。”

无论是谈搞科研,还是谈指导学生参加竞赛,冯丽丽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始终相信,你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必定会有同等价值的收获。”作为会计学院引进的青年博士,搞好科研,树立学科形象,对学校发展也很重要。冯丽丽与同事一起搞科研、做项目,加班加点是常事,甚至牺牲寒暑假时间,提前回到学校进行科研工作。

就是这样,冯丽丽牺牲了自己与家人相处的业余时间,她作为妈妈觉得最亏欠的就是自己的儿子。儿子现在上小学四年级,三年来,当别的妈妈天天陪伴孩子,督促孩子学习的时候,冯丽丽却很少能顾及到儿子。就在2015年,冯丽丽指导学生参加海峡两岸财务会计与商业管理案例竞赛和参加河北省“注协杯”财务分析大赛期间,她白天上完课,晚上从学校接回孩子,就把儿子放在办公室里,自己跟学生们一起筹划方案,反复为学生提出修改意见,指导学生查阅资料直到很晚,当要带儿子回家时,她才发现儿子已经躺在椅子上睡着了……

她,亦师亦友,教学相长

课内课外,冯丽丽始终与学生保持着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她与学生相处融洽,既端庄严格,又温暖可亲,为学生们所信赖。

无论是身为硕导还是身为班主任,冯丽丽一直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每年硕士生招录选导师的时候,很多学生慕名选择在她的名下,因为听说她治学严谨,对学生认真负责。她一直坚持所带研究生每两周召开一次例会,让大家在会上讨论自己近期的学术感想,必要的时候她还自掏腰包给学生们选购教材,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搞科研。她还经常组织学生召开座谈会,与同学们贴心地谈学业、谈人生、谈感想、谈发展。

电话铃声打断了冯丽丽与我的谈话,一位临近毕业,正迷茫于“是考研还是考公务员”的学生打来了电话。电话这端,她耐心聆听,细致入微地帮学生分析情况,话语中肯而温暖。这也让我亲身感受到了冯丽丽对待学生亦师亦友的那份情怀。电话挂断后,我问她:“经常会有学生打来电话咨询学业和生活问题吗?”她说:“学生们愿意来找我,是信任我,我很高兴为他们解答问题,帮助他们走出困惑。”曾经一位“二战”考研的学生,因为家里不富裕,是放弃再次考研找工作,还是继续奋战一年?这个苦恼一直牵扯他的精力,使他犹豫不前。冯丽丽与他促膝长谈,用了三个多小时来帮助学生化解心中的苦闷与困惑,之后在生活中,她还伸出援手,资助了这名学生几千元的生活费,好让学生安心备考。

“虽然学生换了一批又一批,但他们求识好学的相似性也激励着我。教学相长,无论教学还是科研,我都从学生那里学到了很多,所以我会尽自己所能给予他们最大的支持与鼓励,我相信用自己严谨的教学态度,用自己体贴入微的关心与爱护,肯定能够影响和激励学生不断努力,一代传承一代。”

从最初喜欢大学“单纯”的工作环境而选择成为一名教师,到后来真正深爱上这个职业,冯丽丽用她成长的经历与感触,完美地诠释了教师这个神圣的角色,她把这种热爱之情转化成对学生关心与爱护,谆谆教导,孜孜不倦。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