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专访 > 正文

【优秀毕业生】数理“学霸情侣”传奇——访数理学院优秀毕业生张文雅、曾望

发布时间:2016-06-30   来源:大学生记者团   作者:刘琪 于潘潘   编辑:郭雅洁

张文雅,2016届数理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生。大学期间,连续6个学期获校级奖学金;连续3个学年度获校级三好学生称号;获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称号;被评为河北省三好学生;荣获中国电信奖学金;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获得国家二等奖、河北省一等奖。2014年带领社会实践小分队去沧州调查农业生态旅游情况,获省级优秀团队称号,调研报告被评为优秀调研报告,同时获得河北省调研项目三等奖。在校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参加2014年河北省数学竞赛获得专业组三等奖。被评为河北省优秀毕业生。考取浙江工商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曾望,2016届数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2014年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国家二等奖、河北省一等奖;2015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河北省二等奖;被评为校园之星——自强自立之星、优秀团干部。6个学期获校级奖学金;连续3个学年度被评为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2013年“梦不落杯”全国大学生写作大赛获得国家二等奖;完成两个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两个科研项目,其中《探究微博在校园中的应用现状及延伸发展》获二等奖。校学生会优秀部员、大学生记者团优秀学生记者。被评为河北省优秀毕业生。考取江西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在澳门沙金在线平台数理学院,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一对“学霸情侣”:一个是南方的文艺青年,一个是北方的爽朗姑娘。两条本不会相交的平行线,因为来到同一所学校、同一个学院,因为两人同样优异的成绩、同样丰富的社会实践经历……渐渐改变了原有的轨迹。大学四年,他们收获了知识的硕果,锻炼了自身的能力,再加上一份甜蜜的爱情,让大学生活不再有缺憾。

初入大学 敢于实践

来到大学,和所有刚入学的大学生一样,张文雅和曾望怀着极大的热情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那时两人并不相识,选择也不尽相同。

当记者问到选择社团的原因时,张文雅回答:“我是个做事有计划的人,想要得到什么,就会马上想好计划并付诸行动。我一直相信付出就会有回报,不一定立刻有收获,但努力的汗水总不会辜负你。”抱着这样的想法,张文雅加入院学生会、学生科协,英语世界、微博协会、曳舞社。

曾望一直在旁边安静地听,然后说:“我和她不一样的是——我做事计划性不强。”曾望加入了他感兴趣的大学生记者团、校学生会报社,因为喜欢挑战自我,他还加入了辩论队、院学生会外联部和大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虽然两人不相识,但同样加入了诸多社团,同样为社团工作忙碌到不可开交,同样也是用心做好每一件事。

毫不夸张地说,分别活跃于学校各处的他们,参与了学校几乎所有的活动。大一的暑假,曾望正忙着科研的项目,奔波在石家庄的烈日下;大二的暑假,张文雅带领院社会实践小分队走进沧州,开展了以“沧州农业生态旅游发展”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张文雅爱数学和舞蹈,各大数学竞赛、舞林大会都有她的身影;曾望偏爱文艺和语言,校园采访、文争武斗、辩论演讲都看得到他的踪迹。

两人轨迹是那样不同,却也那么相似——尽管这时他们只是在同一个学院互相听说过对方的名字而已。

取长补短 互相学习

学霸似乎总有让他人瞠目结舌的仰望磁场,你无法把学习时间和成绩的直接对等关系套用在他们身上。在忙乱的社团、活动、实践中,还能抽身学习,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而这对“学霸情侣”的相识相知,还得从学习说起。

2014年,张文雅刚在7月忙完社会实践,8月便参加了数学建模比赛为期一个月的魔鬼培训。这个比赛需要三个人合作完成,当时张文雅听闻曾望的文笔不错,便找来了他和另一个编程牛人一起组队。

“曾望很厉害,我们和别的组在一起训练,别人三天完成的报告,他一天就可以完成;我的逻辑发散能力也不错,每每他都能把我想说的以文字的形式完美呈现,我们和另一个搭档配合得也十分默契,需要写程序的事情我们就完全不用发愁。没有谁也不服谁的情况反而配合地更好。”张文雅骄傲地说道。

虽然他们三个都是数理学院的,老师不建议同一学院的人组队,但是他们也是唯一被老师认可的组合。事实也证明,团队就该取长补短。各有所长的优势让他们获得了国家二等奖、河北省一等奖。张文雅和曾望也因此走得越来越近。

9月,他们一起参加了志愿活动,每天起早贪黑在路口指挥交通两个多小时,学院两个“优秀志愿者”名额,也属于他们俩。“进一步慢慢地了解,我就越发现这个姑娘三观正、想法多,我们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题。”曾望回忆道。

张文雅考研目标明确,早早开始搜集资料做准备。大四开始,曾望决定考研时,便找到了张文雅咨询意见。果断定下目标后,两人在自习室中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着学习:你监督着我每天几点来自习室,我监督着你每天完成多少任务;你跟我一起看政治视频课,我同你一起讨论做错的题;你紧张不安了我逗你开心,我迷茫犹豫了你陪我畅聊谈心……

都是学霸,又是好朋友,慢慢地发现对方是自己合适的那一个,一切水到渠成。

“两个人在一起很舒服,又能共同努力奋斗,我对他有感觉,他向我告白,为什么不在一起呢?”张文雅说。

彼时曾望还是在微博上写“我不相信什么大道理,我相信我自己”的狂妄小子,摇身一变“我相信爱情更相信你”的痴情少年。枯燥的考研时光因为两人彼此的陪伴变得有趣起来。

曾望牵起张文雅的手:“她是我的小太阳,和她在一起后生活充满了阳光。”

张文雅微笑着说:“其实那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学院的荣誉榜上总是能双双出现两人的名字。彼此感受得到对方的真心,未来即便有那么多未知也无所畏惧。”

如今两人已经双双考上研究生,连学院的老师都感叹这一段佳话。

追逐梦想 简单生活

这对“学霸情侣”,除了学得好、玩得好,他们还总不愿意只被生活“压榨”。不谈缥缈的诗和远方,却也要追寻心中的慰藉。

张文雅就是个极度追求内心感受的人,她相信:先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才能把事情做对。她爱帮助别人,每每期末考试前,都成为学院同学追捧的大神,大四考前,甚至在教室给四五十人补课。“我觉得给别人讲题是一种快乐,能帮到别人我很满足,自己还能有不一样的收获”,张文雅说,“喜欢什么就做什么,不喜欢就别做,生活本该这么简单。”

曾望虽然是个理科生,但对文学却有着浓厚的兴趣。从高中到大学,七年来,他抽出课余时间记下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对生活的感受,写下近200篇文章,博客的访问量已突破220万人次,被评为“新浪名博”。他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上的名人认证和粉丝总量让人羡煞;在校导网任时评主编;在多家报纸杂志发表过文章;和朋友创办自媒体工作室……这些经历丰富着他的大学时光。曾望想对学弟学妹说:“我希望大家都能成为追逐梦想的人。我一直相信每个人肯定有自己的所长,坚持去发掘、坚持自己的想法、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吧。”

也许正是这样的相似,才让他们能彼此吸引。生活有一万种可能,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给他人看:其实生活还可以这样子。用韩寒的话来说,“我不是要与众不同,我只是要能认出我自己。”

并肩同行 创造童话

毕业季的离别有不舍也有对未知的好奇,记者问起他们两个人对大学生活的总结,张文雅很坦诚地说:“我觉得我没有辜负这段最青春的时光,对数学的敏感让我在学习上一往无前,实践活动的积极主动让我很好地锻炼了能力,并且交到了很多好朋友。尤其是遇到了曾望,我很崇拜他,以后也会和他一起进步。”

曾望说:“如果你问我要是大学重新开始你会怎么过,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 once again 。”他这么总结道——我如愿地来北方看到了漫天大雪,也在各个城市的街头浪荡感慨;我做了我想做的事情,看了我想看的风景,不管是高兴的还是悲伤的事情我都不想再次经历。我对我的大学的一切都很满意,尤其是那个北方姑娘。

《致青春》中的学霸陈孝正毅然决然选择学业放弃爱情,道貌岸然地说“我的人生不能有一厘米的差池”;《同桌的你》学业与爱情依然势不两立,小栀等了林一整整十年依旧等不来他的成长。

而张文雅和曾望,从听闻对方在数理学院响亮的名声相识,到大三暑假一起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并肩作战而相知,再到在考研的相互鼓励中相爱。也许爱情最迷人的一点,不是享受童话般的甜蜜,而是和对方一起变得越来越好,然后创造童话。他们从未觉得相识相恋太晚,反倒认为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他们坚信: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的人,才是最合适的。

Baidu
sogou